首页 无条件养育(修订版)

必须运转的小发动机

字体:16+-

20世纪80年代初,我开始着手研究竞争效应(这项研究后来持续多年),对自己可能发现的结果有那么点儿直觉。我猜测研究数据将证明,竞争对人类心理健康或人际关系没有好处;事实证明我是对的。但我当时还期待找到证据,印证我经常听说的“竞争会‘激发’许多人竭尽全力”这种主流观点也是正确的;由此可以推论,无论是工作或是学习,缺乏竞争应该导致较差的表现和成绩。那么权衡利弊,有所取舍,为了成为更健康、更快乐的人,我们不得不放弃某些杰出。

好家伙,这次我错得离谱!研究结果压倒性地展示:竞争会阻碍人们竭尽全力地工作或学习。出于各种原因,在大多数任务中,取得最佳表现非但不要求人们试图打败他人,而且需要他们完全脱离这种场面。这里不存在交易性取舍。如果我们主要关心的是结果,那么合作要比竞争更合理;而当我们首要关心的是人们对自己和他人有何感受时,合作还是比竞争更合理。

我在这里提到这个观点,是因为这种取舍有时被认为存在于无条件养育之中。道理如下:当我们知道只有在努力工作或取得结果时才会得到认可,那么就会倾向于努力工作或取得结果。对照之下,一些心理学家诘问,“如果人们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都被无条件地爱,他们还会有取得成功的动力吗?”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想从四个方面予以回应。第一,即使这种说法有道理,那也或许只适用于成人。儿童需要被无条件地爱。重申:假设只有在取得成功时才感到被接受对任何人来说是一件好事,那么生命开初曾经被无条件认可的稳固基础就显得十分重要。

第二,值得问一下:什么才是决定是否珍爱某人的基础?“努力工作”和“取得结果”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如果苛求结果,那么对于竭尽全力但出于各种原因——很多是不受自己控制的——最终没能达到目标的人,我们该如何处置?相反,如果我们的认可建立在“努力工作”上,那么问题是我们无法衡量它:某人工作时间更久,另一个人可能更努力;如果试着将无形的努力当作微调爱或认可的标准,岂不是看上去很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