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度需要慢生活,这变得比什么都急。
前两年,我们渴望在乡下找慢生活,想要一个院子。那时公众号刷得最多的是某某放弃高薪,逃离北上广,弃城返乡。远离城市雾霾,变现大城市一套房,可以在小山村生活一辈子,照片上采菊东篱下,岁月静好,妄图重归诗与远方。
结果,没多久,不少人重返城市。
是啊,随叫随到的外卖、出门就能打车的方便、“一机在手万事便捷”的都市生存模式,切换成乡村生活模式,可没有发九宫格晒图那么简单。
到底什么是慢生活?
慢生活的说法,我们一点也不陌生——正因为现在什么都比快、什么都要争、什么都要抢,速度慢一点,机会就没有了。
我们需要慢。可是,处处都是提速的高速路,哪里容得下你慢?要慢下来谈何容易。
一团紧张。那么就来点环境气氛,来点象征“慢生活”道具渲染,帮助自己“入镜”慢状态。
我理解中最早的“慢道具”,应该就是咖啡了。
十多年前,那个白底墨绿图样的咖啡杯曾经绝对是摆造型必备。三十块一杯的咖啡,当年绝对是奢侈、高端的消费象征。它的另一面就是用来体现慢生活。如果此时,别人上班苦哈哈,你却窝在星巴克沙发里喝咖啡,那咖啡绝对不是简单起到提神的功能。“奢侈、文艺、小资”这些字眼,最先被冠在喜欢晒星巴克咖啡的人群上。星巴克当道时,流行热句是:
“不是在星巴克,就是在去星巴克的路上”。
于是,“第三空间”成为热门词。咖啡与慢生活,不知不觉画上了等号。慢空间模式人人皆知,“咖啡文化”风起云涌,咖啡店遍地开花。
当然如今咖啡潮又陷入严重同质化而进入新一轮瓶颈期。但始终,星巴克在某些方面独占鳌头把咖啡店经营成咖啡行业的品牌,就是另外一门学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