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生必读经典(套装全7册)

那年夏天的蝉声

字体:16+-

【作者交代】

我有一文《夏之绝句》,成于大学期间,正是情感奔腾、文字秾丽之时。此文曾收入高中国文课本多年,似乎成为学子认识我的起点。多年前,收录《夏之绝句》的出版社邀我自述写作缘由,为学子伴读,我欣然而就,遂有此文。今重修改题,除述及《夏之绝句》写作缘由,也自剖文理,供学子参考。

曾听闻有教师言白话文比文言文难教,初不明此意,后从出版社编辑处方知,课本所选文言文皆经典名作,教学之章法既定,路径清楚,而白话文品项繁多、包山包海,抒情美文与自然生态之教法自是不同,论述之文与亲情伦理之文其庖解之法亦应相异,且作者大多在世尚未盖棺论定,更增备课之劳。

散文易读,不见得好教。读,以己心去读,教,要服帖那藏在文本里的作者之心去教。散文不似小说、诗,常可依据文学理论塑型一刀予以切入、诠释继而促成评论家再创造之作,每位散文作家之作品汇整而成一独立星球,不仅轨道相异,其地貌气候矿脉皆不同。一篇散文,仅是此星球之一切片,单就文本鉴赏不涉及作者是谁无不可,然若从星体而观,或许才能看出何以作者于此时写作此文,而此文的意义恐怕不是它能佐证什么当代文学理论,而是为这个自转星球提供了什么气候做了何种贡献。散文,难写难教,在于作品最终要从离现实生活最近的地方跳脱出去,指向一个精神实体,作者所形塑的“理想我”。

作者本不应过度啰唆,坏了读者的想象空间。我今日如此多言,或许是盛夏来了又听到蝉响的缘故吧!

那是一个特殊的夏天,十八岁前夕。熬过大学联考“酷刑”,算准成绩单寄达的那一天,我从新北投换三次公交车到当时非常偏僻的内湖小姑妈家,茶几上放着一封我的信,用颤抖的手撕开信封,跃入眼帘的数字舞姿曼妙,定睛再看一遍,确定自己挤进了杜鹃花城的窄门,一时恨不得冲破屋顶飞向天空,发泄那股擂动心脏近乎不能承受的狂喜:终于等到这一天,终于等到稻田里那个少女梦想落实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