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灯下漫笔

字体:16+-

┃阅读指导┃

《灯下漫笔》在发表时分为两部分刊出,最初发表于1925年5月1日和5月22日出版的《莽原》周刊第二期和第五期,后来收入杂文集《坟》。1925年前后,国内出现了一些复古派文人大力宣扬国粹和固有文明,鲁迅陆续撰写了一系列的杂文予以批驳,充分揭露出复古派言论的荒谬性,本文就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文章第一部分通过解剖现实社会中的一个常见现象,揭示了中华民族的一个长期存在的国民劣根性,即“奴隶性”,最后号召人们根除这种劣根性,创造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第三样的时代;文章第二部分从外国人的陶醉于中国古老文化的言论和中国历史一直存在的“吃人”现象,重点剖析了中国封建等级制度所构成的中国社会实际上是一个“吃人”的社会,最后呼吁青年扫**这些食人者,创建一个新的社会。

有一时,就是民国二三年时候,北京的几个国家银行的钞票,信用日见其好了,真所谓蒸蒸日上。听说连一向执迷于现银的乡下人,也知道这既便当,又可靠,很乐意收受,行使了。至于稍明事理的人,则不必是“特殊智识阶级”,也早不将沉重累赘的银元装在怀中,来自讨无谓的苦吃。想来,除了多少对于银子有特别嗜好和爱情的人物之外,所有的怕大都是钞票了罢,而且多是本国的。但可惜后来忽然受了一个不小的打击。

文章以亲自经历的平时用银元换钞票,在动**时用钞票换银元的事件,从中发现了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奴隶性。

就是袁世凯想做皇帝的那一年,蔡松坡先生溜出北京,到云南去起义。这边所受的影响之一,是中国和交通银行的停止兑现。虽然停止兑现,政府勒令商民照旧行用的威力却还有的;商民也自有商民的老本领,不说不要,却道找不出零钱。假如拿几十几百的钞票去买东西,我不知道怎样,但倘使只要买一枝笔,一盒烟卷呢,难道就付给一元钞票么?不但不甘心,也没有这许多票。那么,换铜元,少换几个罢,又都说没有铜元。那么,到亲戚朋友那里借现钱去罢,怎么会有?于是降格以求,不讲爱国了,要外国银行的钞票。但外国银行的钞票这时就等于现银,他如果借给你这钞票,也就借给你真的银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