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雨巷

字体:16+-

阅读指导

这首诗写于1936年10月,发表时名为《眼之魔法》。这首诗中的“你”其实应该看作是外部的自然世界,而“我”不妨看作是人类自身的思考方式。这首诗貌似是在描写感情,其实是诗人在思考人类和自然世界的关系,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终极问题的深刻思考。

在通读全诗的基础上,“你”可以看作是外部的自然世界。所以在它的“眼睛的微光下”,潮汐、珠贝、飞鱼、水都自由地生活着。

在你的眼睛的微光下,

迢遥的潮汐升涨:

玉的珠贝,

青铜的海藻……

千万尾飞鱼的翅,

剪碎分而复合的

顽强的渊深的水。

诗人使用一系列的意象来描写大自然的壮观景象,从而带来了思考:人类在自然面前处于怎样一个位置?

无渚崖的水,

暗青色的水!

在什么经纬度上的海中,

我投身又沉溺在

以太阳之灵照射的诸太阳间,

以月亮之灵映光的诸月亮间,

以星辰之灵闪烁的诸星辰间?

于是我是彗星,

有我的手,

有我的眼,

并尤其有我的心。

我晞曝于你的眼睛的

苍茫朦胧的微光中,

并在你上面,

在你的太空的镜子中

鉴照我自己的

透明而畏寒的

火的影子,

死去或冰冻的火的影子。

我伸长,我转着,

我永恒地转着,

在你永恒的周围

并在你之中……

我是从天上奔流到海,

诗人希望自己能像彗星一样,保有精神的独立,既能同化于自然之中,又能超脱于物外。

诗人并不能真正超脱于自然之外,他必须和自然合二为一。诗人使用了“死去或冰冻”来形容脱离自然的结果。

最终诗人选择了融于自然之中,“是的”二字强化了诗人的情感,他此时的选择是心甘情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