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简媜三十年散文之路精装典藏系列(全4册)

备战状态

字体:16+-

灵感是个动词,指作品完成书写前一切活动的总称;因此,我根本不相信被窄化了的“天外飞来神笔”之类的解释,仿佛“灵感”是天空掉下来的神秘礼物,若有这等便宜事儿,甭下认真功夫了。

创作者,是一种全身布满警报器、二十四小时不关机的动物。不管他行走于如何平凡的街道,随时将所听、所视、所触、所嗅的一切讯息自动分类而后存入大脑的抽屉;透过阅读所获得的资讯也以同等方式分类储存。这些都必须借助敏锐的观察力与超强的记忆力才得以初步处理。往后,又借着短暂的回想,将个人特殊的情感之流灌注在每一类抽屉的每一条资讯上,使作者与这些零散材料起了亲密的联系,但这仍然不足以成就一篇或一部完整的作品,它们只是奇异的光点,闪烁在大脑的每一个角落,等待刺激出现。约略地说,有两种不同的刺激来源,一种是自发性的,当某一类抽屉内储存的光点过于庞大,或作者陷溺在某种强烈的心境里必须抒发,或曾拟立的写作计划已累积足够材料,或很现实的“缺钱”因素,都有可能促使作者立即动手;另一种刺激则是外来的,基于约定承诺的专栏性文章或媒体的定题邀稿。不管哪一种方式的刺激,作者在动笔之前都必须打开抽屉,以较长时间的回忆活动倒出抽屉内的存货,做精细的归纳与演绎,赋予材料一条意义的锁链,并推敲用什么样的技巧呈现。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有些材料必须增补或删改,丰富的想象力与虚构功夫在此时发挥作用。而所谓原则,是指作者是否具备高超的生命视野与独到的美学训练,这种能力的旺盛与否,决定了他将平淡无奇的材料写成巨著,或将可能成为巨著的题材写得一塌糊涂。

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短幅文章固然必须经过这道制造过程,长篇巨构更要加倍反复,作者脑子里都有一格未开的大抽屉,企求在创作生涯告终前写一部让自己可以含笑九泉的作品,有时必须耗十年、二十年,才有力道打开大抽屉。寂寞不是因为听不到掌声,是不知道自己的罗马何日盖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