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简媜三十年散文之路精装典藏系列(全4册)

秀才

字体:16+-

我想起一件事。几年前,某家传播公司挂电话来:“我们制作部经过讨论,想邀请你与另一位男作家到美国出外景,拍一支汽车广告CF,你有护照吧,下礼拜出发!”他的“叙述语气”仿佛我是他们旗下的小模特儿。

“慢点儿,你们怎么会‘独具慧眼’挑上我呢?”

他舌灿莲花,非常具有煽动力,把我说得像百年难得一见的旷世奇才,结论是:脚本里那位高雅、哀怨、矜持地坐在男士身边的少妇人选非我莫属。

少妇?还哀怨!“慢着,你一定没见过我,我长得很猴的!”

“呃……是没见过!”

我非常详细地描述自己的“猴崽”样:比邓小平高一点、瘦得邪门、短发、粗眉、小眼、塌鼻、阔嘴巴……他没吭气儿,最后,我很“开心”地自行了结:“如果你们要拍儿童食品,我倒是蛮恰当的!”

有很多原因促使他们找我,譬如:第一、二、三人选不克成行;找作家拍广告满鲜的,有卖点;我在他们印象中“薄具名气”……不管如何,全部与作品无关。

文字工作者,除了稿纸上的书写活动外,任何公开活动既无法增添“作品”本身的活力,亦不能灭其意义。然而,在传播势力高涨的现代社会,除了担任本行职能,我们不断被拉入一套运作成熟的“公共关系”系统,包括:新书发表会、座谈、采访、演讲、上电台、电视介绍作品,这些首轮活动,有的稍微与本行扯上关系,有的已经是本行附加价值的使用了。再来,上电视综艺节目担任歌唱评审、观赏试片写推介、某家公司开幕剪彩、抽奖活动的贵宾、主持娱乐性电视节目……这些第二轮活动依据首轮活动附加价值进行再利用。第三轮,当然不乏拍广告,演电影、电视、唱歌……一夜间成为家喻户晓的作家“明星”,依据的是第二轮附加价值的再使用。然后,回不去稿纸。因为,稿纸(作品)已经变成宣传的背景资料,以此突显其特殊性,满足制作群、观赏者的好奇心,大家“用”得很过瘾。当然,聪明的人也懂得“反利用”,挟带媒体宠儿优势,不管他写了什么书,不难跃进畅销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