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健在,就是成年人最大的幸福。
孟郊大概是最接地气的诗人。他的父亲做过昆山尉,相当于现在的公安局局长。如果没有其他收入,工资真的不高,加上五险一金,估计也就勉强能达到小康水平。
这点收入要养活一家,肯定压力很大。可偏偏孟郊又很有才,后来韩愈在墓志铭中说:“先生生六七年……色夷气清,可畏可亲。”一个才华横溢的明朗少年,跃然纸上。
此时的孟郊,刚到上学的年纪,却有独特的气质,让同龄人远远看上去就望而生畏,一旦张口说话却又让人如沐春风。家穷、有才、气质佳,孟郊同学前途远大。
可父亲骤然去世,让孟郊的人生急剧转弯。全家失去收入,仅靠母亲勉强维持生计,孟郊三兄弟又都在嗷嗷待哺,这个小家一下子跌落泥潭。他开始买不起玩具,穿不起新衣服,连教科书也是哥哥用完弟弟再用,所有花销都以节约为标准。
一般情况下,这种转折会让孩子产生自卑的心理,即便是阳光少年也会变得内向,甚至阴郁,但孟郊同学是有才的,内心还有一丝自负:“你们的学习成绩都不如我,有什么大不了的。”
自卑和自负,这两种极端的情绪交织在一起,就产生了所谓的清高气质。穷学生很容易有这种气质。他们以一身才学自傲,不屑于迎合周围的蝇营狗苟,渴望得到赏识,却又不善于表现自己。孟郊就是这种被动型人才。
韩愈曾经说过:“孟东野啊,你性情太耿介了,像个木头人一样,一点儿都不善于应酬。”而木头人心中,却又藏着澎湃的情感。
年轻时,孟郊到嵩山隐居,或许是为了游学,或许是不想啃老——这些仅仅是我的猜测,具体原因没有人知道,因为在他的简历中,这段历史只有几个字:“少隐嵩山,性介,少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