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再有能力,再有才华,
也敌不过大时代的碾压。
公元828年,洛阳。
崔郾骑着西域宝马,缓缓进入定鼎门,放眼望去一片繁华景象。他摸了摸肚子,确实有些饿了,准备去路边喝碗胡辣汤,再去新单位报道。
还没走几步,他就看到吴武陵站在不远处,看样子是专门为等他而来。虽然吴武陵只是一个大学教授,但人家学术地位高,自己身为侍郎也得给面子。
崔郾赶紧下马,快步迎上去,握住了吴武陵伸出的双手:“吴教授,您怎么在这里?”吴武陵笑眯眯地说:“我在这里等你好久了。”
二人找了一家干净的路边摊,打算边吃边聊。
吴武陵开门见山:“崔侍郎,您是来主持科举考试的,不如我给您推荐一个人才吧。”崔郾明白了,敢情是来走后门的。吴武陵笑而不语,从袖筒里掏出一张纸,大声朗读起来: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没等吴武陵念完,崔郾就一拍大腿:“这篇文章是谁写的?我一定要让他中进士。”
吴武陵做了个赞赏的表情:“这篇文章叫《阿房宫赋》。作者是一个二十六岁的小伙子,叫杜牧。”
杜牧的文章写得好,家世也好,他仿佛就是为做大事而生的。
在唐朝,士族门阀也是有圈子的。华北的崔、卢、郑、李、王号称“五姓七家”;江南王谢早已成明日黄花,而“兰陵萧氏”一家独大;关中的裴、韦、柳、薛称为“四姓”。而长安附近,还有一句话:“城南韦杜,去天尺五。”意思就是,韦杜两家,离上天只有半步之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