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人篱下的日子,更让吕碧城明白,这个世界上除了自己,谁都靠不住。二十岁那一年,她想去天津读书,舅舅不仅不愿支持,还痛骂她不守本分。这样的屈辱,给了吕碧城自立的勇气。当天夜里,她逃了出来,直奔天津。
靠别人施舍活着,比身无分文更可怕。天津有她的梦想,也注定改变她的人生。
一封求助的长信,让《大公报》总经理英敛之见识到了吕碧城的文采。他连夜拜访吕碧城,得知吕碧城的身世及出逃天津的原因,更是对她心生敬佩。就这样,吕碧城成了《大公报》的见习编辑。
她的才华终于有了施展之地,一首首意境优美的诗,在《大公报》上一经发表,立刻深受业内人士的好评,甚至带动了报纸的销量。
很快,她从见习编辑成为《大公报》的主笔,有了写文章的机会,也就拥有了主导舆论的话语权。作为女子,吕碧城曾深受歧视与迫害,她要为女同胞说话,要让所有的女子接受教育、开阔眼界、得到解放。于是,她在《大公报》的文章中写道:“有贤女而后有贤母,有贤母而后有贤子。”“儿童教育之入手,必以母教为根基。”
她的文章犹如一记惊雷,震惊了那个男权当道的社会。从此,京津地区出现了“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的盛况。英敛之还专门称赞道:“碧城能辟新理想,思破归锢蔽,欲拯二万万女同胞,复其完全独立自由人格。”
大儒严复甚至将吕碧城收为学生,教她逻辑学。当袁世凯提出要创办女子学校,严复极力推荐吕碧城为校长,并斩钉截铁:“没有人比她更合适。”就这样,二十三岁的吕碧城,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第一位女校长。她管理的北洋女子师范学堂,走出过许多影响中国历史的女性,其中包括周恩来的夫人邓颖超,以及鲁迅的夫人许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