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神有光,灵魂有香:20位民国女子的人生图鉴

熬出来的婚姻,是掺了砒霜的糖

字体:16+-

1919年,徐悲鸿在康有为的帮助下去法国留学。欧洲是徐悲鸿的幸运地,在那里,他的绘画功底和社会名望都有了显著提高,可他们的生活,依然还要靠精打细算度日。

在巴黎时,蒋碧薇喜欢上了商场中的一件风衣。那是他们付不起的价格,蒋碧薇只能放弃。徐悲鸿知道后辛苦作画,存到一千元时,立刻去商场买下那件风衣。穿上风衣的那一刻,蒋碧薇激动地哭了。在娘家时,她从不缺吃少穿,却直到这一刻,才从一件衣服上感受到幸福的滋味。

当时的男人流行戴怀表,徐悲鸿舍不得买,蒋碧薇从牙缝中省出钱来,给他买了一块怀表。在艰难中,他们相濡以沫,以为这就是幸福原本的模样。可有一种甜蜜,酝酿得太艰难,到头来就成了苦涩。

欧洲深造之后,徐悲鸿声名日隆。他接受中央大学的聘请,担任美术教授,他们的经济状况也随着徐悲鸿艺术造诣的不断加深而日渐好转。

1932年,徐悲鸿在南京盖了一幢属于自己的别墅——傅厚岗4号徐悲鸿公馆。此刻的蒋碧薇,成了绝大多数女人最羡慕的那种女人:住着豪宅,拥有可爱的儿女、幸福的婚姻、事业有成的丈夫。她再也不需要做女工或典当首饰来补贴家用,大部分的时间,蒋碧薇都是捧着茶杯坐在客厅或花园的长椅上享受生活。

他们是共患难的夫妻,却也落入无法共富贵的爱情俗套。

徐悲鸿变得越来越“忙”。他一心扑在艺术上,对曾经深爱的妻子变得越来越冷淡。在蒋碧薇眼中,“悲鸿只爱艺术,不爱我了”。这便是她多年以后总结出来二人分手的原因。她说:“(私奔之前)我们从来没有单独在一起,因为在我那种守旧的家庭里是绝无可能的,我们也从来没有交谈过一句话,即使有偶然的机会,我和他都会尽量地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