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世间所有流浪,都抵不过深情:三毛传

你有没有听说

字体:16+-

我只是做了一个种树的农夫,两百棵幼苗交在我的田里,我不敢离开它们。世上的事情,只要肯用心去学,没有一件是太晚的。我正在修葺自己,在学做一个好农夫。

——三毛《不觉碧山暮 但闻万壑松》

旅行归来的三毛并没有停止工作。

1982年,张其昀先生再次发出邀请,希望三毛能够在文化大学中文系任教,将她的写作经验分享给学生。这次教书与之前的助教工作完全不同,课程内容由三毛自己来制定,课堂讲授也由她主导。三毛非常热爱这份工作,被学生需要和爱戴,让她有更坚强的意志积累生存的能量。

三毛是一位有趣的老师,加之其知名作家的光环,吸引了很多学生来旁听。教室拥挤不堪,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但是“责任”这两个字再次压在三毛的心头,“肩上,担着从来没有的责任和使命。而且,这是当仁不让的”。她每天要批改习作、备课到深夜,连母亲都称她为“纸人”。

自古文无第一,教学也是一样。孔老夫子“有教无类”的教诲,师长言传身教的“蜡炬成灰”理念,是三毛做老师的基础:

一堂精彩的课,不可能是枯燥的,如果老师付出了这份认真,堂上便有等着滋润的幼苗和沃土。洒下去自己的心血吧,一个好农夫,当田就在你面前的时候,你不能再去做梦。(1)

三毛把自己当作农夫——或许这也是中南美洲在她的心里留下的烙印。播种是必须要做的事情,然而收获却由心证。三毛从不给出所谓的标准答案,也并不苛求孩子们必须以何为写作参考。在她眼里,写作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读书是提升自我的阶梯,她希望这些求知若渴的孩子能够寻到自己的路。

座谈、采访、饭局……作为名人,总有说不出的苦衷。但三毛初心不改,她仍旧是那个执着顽固的休学女孩,仍旧是那个渴望离群索居、专注于内心世界的文艺少女,仍旧是那个身处尘世却需要很多时间与自己相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