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世间所有流浪,都抵不过深情:三毛传

总要寻一个出处

字体:16+-

在我来说,旅行真正的快乐不在于目的地,而在于它的过程。遇见不同的人,遭遇到奇奇怪怪的事,克服种种的困难,听听不同的语言,在我都是很大的快乐。虽说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更何况世界不止是一沙一花,世界是多少多少奇妙的现象累积起来的。我看,我听,我的阅历就更丰富了。

——三毛《赴欧旅途见闻录》

实际上,回到台湾的这几年,三毛过得很辛苦。除了繁重的工作之外,三毛精神方面的问题也很大。屡遭情伤的她还没有完全走出荷西去世带来的阴影。甚至为了与荷西的灵魂沟通,她经常参与一些探索灵界的活动,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身体很快不堪重负。

1984年春天,三毛前往美国,进行了一次手术。从这以后,三毛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她不得不告别讲台,与“农夫”生涯作别。但是三毛并没有全心全意地休养身体,而是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写作。

起初,她与父母同住,但很快就搬了出去,住在父母名下的一栋小公寓里。原本在大加纳利岛上养成的饮食习惯——一日一餐就不利于健康,当她沉浸于写作的时候,更是变本加厉。三毛自己不做饭,也不出门,如果母亲不来给她送饭,她恐怕早就离开人世了。但是这并不代表三毛会乖乖打开房门,吃下母亲送来的食物,放在门口的饭盒可以几天都原封不动,吓得母亲用力拍门,差点哭出声来。

三毛原本计划写一本书,因为时间充裕,便同时进行三本的创作。这时,好友丁松青神父的十二万字稿件也到了,需要她翻译出来。也是在这个时候,她还答应了唱片公司的邀约,要写一整张唱片的歌词——这并不简单,因为这将意味着她要开启人生中从未有过的退稿征程。

这还不算,那栋喜欢的房子也是此时购入的,从朋友手中接过来,要重新整修、装饰,样样事情都亲力亲为的三毛完全依靠灵魂的满足来支撑着身体不倒。无论多么热爱这些工作,三毛都在过度燃烧生命,这是不争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