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凭刘瑾的一句话,一天工夫,两位三朝重臣刘健和谢迁都被下令致仕,内阁里只剩下一个李东阳。
逐了刘健、谢迁,偏就留下个李东阳,这是要把李东阳这个人从“忠臣”堆儿里硬扯出来,塞到刘瑾这一伙子人里头去!这是一盆粪水从头泼到脚!要毁李东阳的名声,败李东阳的晚节!这是要让李东阳死无葬身之地,遗臭万年!
得了这个消息李东阳气急了!也吓坏了……当天就再上奏章,无论如何坚决请求和刘健、谢迁一同致仕。想不到这一次皇上批复得倒快,话也说得明白:“自陈休致,臣下职也。黜陟人才,朝廷公论,卿勿再辞。”
——硬是不准李东阳致仕,硬是把这个茶陵乡下佬儿一个人留在了内阁,硬是要毁他,要让他倒霉!
皇上,天子!他让李东阳死,李东阳就得死。现在他要让李东阳倒霉,李东阳就得认这个倒霉。走不脱了……
自从刘健、谢迁两位阁老遭到驱逐,群臣失去了主心骨儿,渐渐不再吵闹了。正德皇帝的耳根子终于清净了,没人上奏来烦他了,于是朱厚照撒着欢儿在紫禁城里折腾起来,每天架鹰走狗、踢球摔跤,想去南海子就去,甚至换上平民装束,假扮老百姓到市井间去游**,一切都随他的心。
其实这段日子只是北京城里的官员们把嘴闭上了。可京师以外仍然有不少官员上奏弹劾刘瑾,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南京户科给事中戴铣和监察御史薄彦徽等二十一名言官联名上疏,奏章言辞痛切。可惜,这些奏章根本没送到皇帝面前,只是被刘瑾他们几个人看到了。
说真的,不知这些言官在这时候上奏章到底还有什么意思。他们似乎永远弄不明白,大明朝的“天空”只是皇帝的一只手掌,他抬起手,才有蓝天;他的手往下一扣,就是一团黑暗,一片死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