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守仁的弟子欧阳德在课堂上问了个问题:“先生平时常对我们说,孔孟儒学最要紧的一句话就是‘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我平时也常留意这句话,后来看了朱熹的注解,却说这‘克己复礼,天下归仁’是个效验,这似乎与先生平时所讲有抵触,不知先生怎么看?”
听了这话,王守仁连连摇头:“朱熹的解释偏了,圣人之学,重功夫不重效验!”
王守仁这话说得斩钉截铁,欧阳德忙问:“可否仔细讲讲?”
王守仁缓缓说道:“什么是‘功夫’?说的就是一个提炼良知的过程。什么是‘效验’?就是不问过程,只看办事有什么成果。朱熹以为‘克己复礼’是个效验,这叫本末倒置。”略想了想又说,“我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吧:记得小时候在山阴老家有两间铁匠铺子,铁匠师傅都是好把式,打出来的铁器很好,一把锄头卖二十文钱,大家都来买。后来东边这家铁匠铺的主人想多做些生意,就降了价,每把锄头仅卖十四文,西家却不降价。大概过了不到两年吧,这两间铁匠铺倒了一间,你们觉得是东家的倒了,还是西家的倒了?”
阳明先生这个故事看似简单得很,别的学生还没说话,弟子萧惠在旁插嘴道:“当然是西边这家倒了。”
王守仁摇了摇头:“不对,是东边这家倒了。”
听了这话萧惠不以为然,忙问:“东边的铁匠铺子降了价,锄头应该好卖,怎么反而倒掉了?”
王守仁看了萧惠一眼:“东家、西家原本是一样的手艺,一样的材料,一样的功夫,所以也卖一样的价钱。现在东家为了多卖几把锄头,把价格降了,可他们到底也要赚钱,怎么赚?只好省些材料,省些功夫,把六文钱的利省出来。如此一来他家的锄头比西家差了不少,刃口不利翻不动土,打得又薄,不到一年光景就用不成了。乡下人一开始图他家东西便宜,都买他的,可拿回去一用,不好使!乡民算了一笔账,觉得买这不好使的锄头多花力气,耽误工夫,反而吃了亏,心里很不痛快。结果一年不到,附近的人都知道东家铁匠铺打的铁器掺假,互相告诫,谁也不买他的东西,这间铺子怎么能不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