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平四年三月间,英宗皇帝的丧礼刚刚应付过去,神宗皇帝立刻发布诏命:任命王安石为知江宁府事;任命司马光、吕公著为翰林学士。
江宁是南方大郡。依惯例,在朝廷做过知制诰、三司使、参知政事之类高官的重臣因故自请外放,往往被派到大郡任知府,将来朝廷需要这些人的时候立刻召回,在朝廷中的职位会比早先更高。王安石在仁宗一朝曾任知制诰一职,后丁忧回乡,离职的时候仍然是个知制诰。如今皇帝任命他为江宁知府,正是补他一个外放之缺,将来一旦奉诏进京,所得官职当在“知制诰”之上,算起来不是主管全国财政的三司使就是掌握军权的枢密使,也有可能直接被任命为参知政事——也就是一个副宰相。
翰林学士同样是个极重要的官职,凡皇帝起草重要诏命即顾问于翰林学士,职责比知制诰更重。这是一条直通宰相之职的“天梯”,朝臣能担任翰林学士的,无不欣喜若狂。
现在神宗皇帝刚掌权,就让王安石担任江宁知府,命司马光、吕公著担任翰林学士,于是早在仁宗年间就闻名朝野的“嘉祐四友”一跃而起成为皇帝的左膀右臂,这也标志着神宗一朝的变法图强正式展开布局。
然而令神宗皇帝感到意外的是,谏议大夫司马光接到升任翰林学士的任命后并不谢恩,反而当天就上札子请辞翰林学士一职。
翰林学士是个要紧差事,司马光不肯就职,倒让神宗费解。就把司马光辞谢官职的札子扣住不发。司马光见辞职没有下文,只得亲自上殿来见皇帝,请求辞去翰林学士一职。
司马光这个别扭劲儿真把皇帝弄糊涂了,干脆当面问他:“朕初继位,百事待举,朝中能重用的臣子不过数人而已,既命你掌翰林学士,为何坚辞不受?”
司马光老实答道:“陛下是圣主明君,应该量才器使。臣秉性迂鲁,为人固执已见,做御史、谏官则有余,做翰林学士则不足,反复思量,实在不敢接受翰林学士一职,特请恩准免去职司。”略缓了缓又说,“陛下初继位,朝廷事多,臣应该多尽心,就请陛下任命臣为知谏院,或者做个御史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