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苏东坡传:全三册

五 修七井,遇三美

字体:16+-

观音菩萨拜观音——求人不如求已,佛印和尚讲得是个天大的道理!眼下杭州城里的七口甜水井全都废了,满城百姓都吃苦水,这种时候就真是“求人不如求已”了。

好在苏轼从沈括那里讨回来一个修井的门路,心里始终惦念此事,一回杭州就找到陈太守,把从沈括那里听来的话说了一遍。陈襄也知道“杭州七井”的要紧处,就叫苏轼去找子珪和尚商量修井。

子珪和尚是杭州多福院的住持,生得黑矮枯瘦,面冷话短,一看就是小庙穷僧,不通人情世故。见苏判官来了,也不与他寒暄,只问:“大人到寺里有何事?”

苏轼忙说:“我到杭州为官两载,知道城中原有几口古井供应百姓吃水,可近年来七井俱废,百姓吃水困难,这次在湖州遇到一位沈括先生,对我说大和尚精通水利,所以特来向大师求教。”

子珪和尚略想了想,缓缓说道:“大人所说‘七井’我都知道,这七井之中六口是唐朝人修的古井,第七口是前年才修成的新井。七井中以清湖的‘相国井’最大,出水也最多,相国井西边又有一口‘西井’,其实是相国井的支流,只要把相国井修好,西井也就有水了。再向西是‘金牛池’,这里干枯多年了,但金牛池水与相国井、西井本是一路,只要上边有水,下面都好办。金牛池往北走,西城边有一座古井叫做‘方井’,这是金牛池的支流,只要金牛池修好了,方井自然也有水。离方井不远处是‘白龟池’,再向北走,钱塘县治之南又有一座古井,俗称为‘小方井’,这两口井单是一路。除此之外,早年沈立任太守时在城里的美俗坊修了一口‘南井’,依贫僧看,这南井借的仍是相国井的旧渠路,所以相国井、西井、南井、金牛池、方井走的是一条路,都流出涌金门沿湖北去,过三道水闸,流入一条古人修成的石渠,从此穿城东去直入钱塘江。而白龟池、小方井两处之水则由暗渠流入湖底,此处不用水闸,修起来更省力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