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和司马光关于是否废除《免役法》的争论最终以苏轼气得大吼“司马牛”结束了。看了这一幕,朝臣们都觉得很惊讶,不知苏轼在这时候出来维护“新法”究竟出于什么目的。只有枢密使章惇隐约觉得,苏轼这么做大概是想保护他这位老友。心中好不感激。
为了帮助老友,苏轼几乎和司马君实闹翻。在章惇看来,苏轼已经很够朋友,也尽了力,章惇自己对“与旧臣讲和”也绝望了。现在的他,只有与司马光死战到底了。
这时元丰八年已经过去,哲宗朝的开局之年到来,改元“元祐”。
元祐元年,在太皇太后的支持下,门下侍郎司马光从《青苗法》开始逐条废除“新法”。“三司系”知道新法多有漏洞,难以辩论,就按兵不动,一直等到司马光提请废除《免役法》,枢密使章惇才出面与司马光辩论:“《免役法》推行以前百姓们人人要服衙前之役,《免役法》推行以后,百姓交过‘助役钱’后就可以避免劳役,国家每年得钱一千多万贯,这些钱都拿来充裕国库,操练兵马,国家由此变得富强起来。如今你们停了《免役法》,百姓又要受‘衙前役’的苦,国家每年损失千万收入,害处甚大!君实究竟为什么一定要罢这‘新法’?”
早在请求废除《免役法》之前司马光已预料到会遇此诘责,也做好了准备,听章惇动问就缓缓答道:“大宋朝廷把天下百姓分为五等户,以前只有上等户才服差役,其他如下等户、单丁、女户、僧道等人不需服役。可现在改为收‘免役钱’,不但上等户要出钱,其他人也要出钱,人人不免,弄得百姓们越来越穷。近些年朝廷为了打仗不顾一切筹措军费,竟在‘免役钱’之外又加了一个‘宽剩钱’,原说照‘免役钱’的两分收取,后来就涨到了四分!百姓们每交十贯‘免役钱’,又要额外多交四贯‘宽剩钱’,两笔钱加在一处,上等户也承受不住,何况那些贫苦人家,单这一项就把人逼死!最可恶的是,官府收了百姓的‘免役钱’后又找种种借口仍然命百姓再服‘衙前役’,钱也收了,苦差还要做,就算强盗抢劫也不敢这么明目张胆!难道大人不知这些时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