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岁的故宫有一怕—火。据资料统计,明清时期,故宫大大小小共发生火灾80多次,其中重大火灾就有24次之多。没办法,这座宫殿大部分都是木头建筑,大火无情,尤其在木头面前,火更是无情到极点,几乎是一点就着,如果灭火不当,或者再来阵风,很有可能就变成“火烧连营”。为了抵挡无情的火妖,上到皇帝,下至宫人,每个人都想了无数办法。
故宫里第一个防火小妙招就是放置盛水的大缸,这些缸曾有308口,现今遗存200多口,它们的主要功能就是盛满水做灭火用。每次看见这些大缸,我就情不自禁地想到司马光砸缸救小伙伴的故事,幸好故事里的缸是瓷的,否则要是故宫里的缸,他一定砸不开,因为这些缸都特结实!
这些缸有三种材质:铁、铜鎏金和“烧古”青铜。无论哪一种轻易都砸不开,而且皇帝也不会让你砸,作为救火小能手,它们由专门的太监负责保养。夏天,缸里的水要保持干净,没有异味;冬天,为了防止水结冰,除了在缸口加上盖子外,还要给它们穿上“棉服”(缸外包一层棉外套),如果天气特别冷,还要在缸下摆一个特制的火炉。如今大家都能在缸下看到一圈石座,就是用来放置火炉、加炭和透气的。
这些水缸的名字也很特别,叫“太平缸”“吉祥缸”或者“门海”,慈禧当年还给这些缸加了创意,在里面养鱼,取“吉庆有余”之意。
很多野史秘闻里,都传说宫里的水井有“故事”,什么晚上能在井底看见披头散发的宫女之类,神乎其神。其实这些水井就是水井,除了做日常洗洒之外,还有消防的功能。据统计,宫里有80多眼水井,一旦有火情,里面的水可以派上用场。
内金水河也是重要的消防河,它“九曲十八弯”的设计除了有风水、地形上的考虑外,还有一点,就是为了方便取水,像明代的《酌中志》里就有记载:“非为鱼泳在藻以资游赏,亦非故为曲折以耗物料,恐意外回禄之变,此河实可赖(金水河不是为了养鱼观赏,做得曲曲折折主要还是为了发生火灾时方便大家取水灭火)。”这条河在天启年间六科廊、武英殿火灾时都派上了大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