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这里是故宫

·拾·文华殿里定期的『文化讲座』

字体:16+-

文华殿是故宫里难得的清静之地,它靠近东华门,人少,安静,有时走累了,我就喜欢来这里坐坐。

在明、清两朝,文华殿的功能相当多,这里定期要“录制”一档收视率爆表的“节目”,它规格颇高:主讲人为学富五车的文化大牛,观众都是朝廷的高级官员,嘉宾最厉害,是当朝皇帝!

文华殿和西边的武英殿相对,形成“一文一武”“文武辅弼”的格局。它建于明初,一开始是作为皇帝日常理政的便殿,后来,这里主要供太子读书所用,明代天顺朝的太子朱见深、成化朝的太子朱祐樘还将文华殿作为“皇帝实习处”,即在登基前先在此设立办公室,学习怎么处理朝政,怎么做皇帝。

由于一开始是作为太子的宫殿,所以文华殿前的丹陛上出现了故宫独一无二的“设计”,其门前的这块石雕纹饰仅有祥云而无龙纹,为“三元”图案(三元即上元、中元、下元,代表着岁、月、时的开始)。

之所以没有雕龙,主要是因为皇帝才是真龙天子,而太子虽然也会登基为帝,但那是将来的事,他现在属于“潜龙”,还不能显现龙的“真身”。

文华殿在明、清两朝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经筵讲读。

“经”,主要指儒家的经典,像《易经》《书经》《诗经》等;“筵”,原意为竹席,后来引申为“讲席”;“经筵”,通俗地讲,就是儒臣们给皇帝上课,讲授儒家经典,阐发治国之道。

经筵有大小之分,大经筵礼仪隆重,举行次数不多;小经筵也称“日讲”,即日常给皇帝上课。这种经筵制度从汉代就有,体现的是“以儒治天下”的理念。同时,也借此提高皇帝素质,给天下读书人做个榜样。

明清经筵,因为有皇帝的参与,规格都很高,比如在清代,经筵举行前,由翰林院选任“主讲人”,拟定篇目,准备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