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晚饭后下楼散步,我和糕爸聊到了最近在做的选题,说网上流传着一个给孩子吃活蝌蚪下火的“偏方”,打算做个辟谣。听到有人吃活蝌蚪,年糕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吃活的小蝌蚪?不会有寄生虫吗?”
我和糕爸都笑了,最近正在陪年糕读人体健康的科普书,寄生虫这一节让他印象深刻。
肯定了他能提出这么好的问题后,我告诉他,蝌蚪里确实有一种叫“裂头蚴”的危险寄生虫,被吃进去后会随着血液流到全身各处,甚至还会跑到我们的大脑里。所以,我们不能相信这样的“民间偏方”,还要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些都是伪科学。
听完我的解释后,年糕连连摇头:“要是有人给我吃蝌蚪我就不会吃,我可是知道寄生虫的!”他一边说,一边学着绘本上的寄生虫做了个张牙舞爪的鬼脸,跑开去玩了。
这让我不由得感慨:凭借简单的科学知识,一个5岁的孩子都能洞察谣言中的漏洞,为什么对“绿豆治百病”之类的谣言,很多大人反倒深信不疑呢?因为决定一个人对事物认知和判断能力的,并不完全是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而是他能不能在科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判断、推理进行独立的思考。
我和糕爸对年糕的教育有着深刻的默契:我们最看重的,是如何让他将来能够保持勇敢质疑、独立思考的科学思维能力,对于他能认多少字、会多少算术法,我们倒不是很关心。
数学启蒙:科学思维能力的底层建筑
对市面上那些火爆的儿童珠心算、奥数班,我非常不理解:让孩子练习几秒之内做多少位的加减法有什么意义呢?如果要比拼运算速度,电脑可比我们人脑强多了。
年糕现在想要计算几加几等于几,就已经知道去用计算器了,这在我看来也是掌握了一项提高效率的技能,并没有什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