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有人敲了敲你的门,让你回答几个关于节约能源的问题。你多久会省一次电?你会通过缩短洗澡时间来节约用水吗?你给房子做过隔热处理,以此减少热量流失吗?你开的是高油耗的汽车吗?然后,他们又问你,你有多赞同“节约能源有利于自然环境,能为你省钱,还能造福后代”这个说法。最后,他们问你两个问题:最能促使你节约能源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邻居中有多少人试着节约能源?
作为“人们为什么节约能源”这个研究的一部分,研究者向加利福尼亚州的800位居民询问了这些问题。这群人都相当无私,都说自己最大的动力是保护环境,其次是造福后代,最后才是省钱。“因为其他人在做同样的事”这个因素被排在了最后。但在为加利福尼亚居民极高的公共意识欢呼雀跃之前,我们得考虑这样一件事:调查中只有一个问题可以预测他们节约能源的真实情况,那就是他们认为有多少邻居在试着节约能源。其他的理由和动力,比如省钱和为子孙拯救地球,都和他们做的事毫无关联。人们都认为自己的行为目的高尚。然而,唯一关系到你怎么做的理由反而是最不无私的“别人都这么做”。
这个事例说的是心理学家所谓的“社会认同”。当群体里的其他人都在做某件事时,我们很容易认为这件事是应该做的聪明事。这是很实用的生存本能之一,这些生存本能伴随社会脑一起出现。要知道,如果你看到整个群体都在往东走,你最好还是跟上。相信别人的判断,正是让社会生活正常运转的黏合剂。你不必亲自了解一切,可以把全部精力放在自己擅长的事上,无论你擅长的是制造最好的河马皮腰带,还是对股市行情进行准确预测。
我们的日常行为受到“社会认同”的巨大影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在新闻网站上浏览“最受欢迎的新闻”,也就是我们为什么更可能去看“排行榜第一位”的电影,而不是去看那些“票房毒药”。“社会认同”还解释了为什么犹豫不决的选民会相信民意测验,为什么父母在超市过道里为了最热门的新玩具打架会被算作“新闻”。其他人想要的一定是好的,其他人认为对的一定是正确的。如果我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或许我们也会信任群体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