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老子通释

第二十章

字体:16+-

老子以大道的高度揭穿了很多流行观念的反面效果,这是很多人不大愿意听的,因此他的内心很孤独。他看到很多眉眼、很多犹疑,也看到人们的很多畏惧。加在一起,他感受到一种无比的荒凉。

在孤独和荒凉中仍要坚持,因为他心中有道。

想到自己的处境和心境,老子又产生了写诗的意愿。因此,这一章很特别,是他诗化的自述。

先读原文——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

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

儽儽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老子心在大道,笔下无情,很少看到他如此陈述自己的处境和心境。一个不习惯抒情的人偶尔露情,一个不在乎个体的人突然述己,这就是让人分外感动的原因。

那我要急着翻译了——

允诺与应付,相差多少?善良与丑恶,如何区分?

——只是别人所畏怯的,也不能不畏怯几分。

人心的荒芜,没有止境。

众人都那么高兴,好像在享用盛宴,又像在向春台攀登。

我却如此淡泊,像一个还不会言语的婴儿,混沌疲顿,无处归停。

众人都有富余,而我独自匮乏,只有愚人之心。

世人那么光鲜,而我独自昏昏。

世人那么明晰,而我独自闷闷。

众人各有一套,而我独自拙笨。

然而,我偏要与众不同,只把道作为母亲。

不从众,不合流,守纯真,守拙笨。这是老子的自我写照,却又将这样一个自己处处与众人相比,与世人对峙,结果就有了如屈原般的诗情。或者说,后起的屈原也领受了他的这种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