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老子通释

第四十二章

字体:16+-

终于,老子要把道德学说推到更高、更始源层面上去了。陈鼓应说,这一章是老子哲学中的“宇宙生成论”。好像说得有点大,其实并不错。

因为溯及了根本,虽然字数很少,却成了全书的支点之一。这个“支点”由二十五个字组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句中的“一”、“二”、“三”,不是数字游戏,而都牵涉到很深的学理。

“一”,我们在解析第三十九章的时候曾经专门说过,是老子对道的代称,以此表达世界本是一体,起于一,归于一。但是,浑然安静的“一”还需要寻常启动的生机,于是出现了“二”,也就是阴阳两气。有了阴阳两气,大道也就动起来了,因为刚刚说过,“反者,道之动”。

有了阴阳两气也就出现了滋生能力,因而就生出了第三者。当这样的滋生开始,当然就会源源不断,于是就形成了“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荣景。

阴阳两气不管在方位上还是性质上都是不同的,因此会产生对冲和激**。万物正是在这种对冲和激**中,背靠着阴,面朝着阳,产生一种协和状态。

在协和过程中,阴阳两方对冲和激**的力量依然保持,也就是一直蕴含着一种“冲气”而走向协和。

——我在说以上这段话的时候,觉得当代读者一定会觉得这是一种幻想。但是我要告诉大家,一切有关“宇宙生成论”的设想,即使有了现代太空观察的帮助,也总是带有极大的幻想成分。由于无法进入科学实证,因此在理论上也一定以“形而上先验主义”为主。这种思维特点,后来在中国思想史上逐步减弱,幸好老子早早地呈现了一个圣哲冥想者的高度,使中国哲学免除了一种先天缺失。

其实,直到老子之后两百多年的汉代,很多思想家还保留着这样的思维高度,尤其是当时的淮南王刘安和门人苏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晋昌等人,就产生过不少有关“宇宙生成论”的学说。他们合作写成的《淮南子·天文训》在解释老子的这一段文字时说:“道曰规,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为阴阳,阴阳合和而万物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