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柔弱者生,柔弱为上。但是,柔弱并不是衰落、怯弱。这个“柔”字有一种温和的调节功能,把不适当的部分调节成适当,把出现了瑕疵的部位调节得没有瑕疵。
这一章,老子要论述,柔弱的力量就是调节的力量。
请看原文——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
高者抑之,
下者举之;
有余者损之,
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老子喜欢用比喻,这次,用一张拉开的弓,来比喻世事的调节功能。
他认为,这种调节功能就体现了“天之道”。对此我必须立即说明,这里所说的“天之道”不仅有平衡意义,而且还有道德意义。因为这里出现的是一个道德大题,所以调节和平衡也就有了社会正义。这个道德大题就是:在社会上,应该是“损有余而补不足”,还是“损不足以奉有余”?
世间贫富差距为什么越来越大?因为一直奉行着剥削贫者、补充富者的政策。老子认为,这不是“天之道”,而是“人之道”。按照“天之道”,应该压缩富者的财富,去救济贫者。老子最终提出了一个道德标准:谁能把自己的“有余”奉献天下,那才是有道之人。
到这里,“道德标准”,纳入了社会公平和人间正义。
需要说明的是,这一段的原文最后,还有十八个字:“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文意与上文不顺,而且大意在第二章见过,因此删略了。但我在另一个译本中却保留了,译文为:“所以,圣人不自恃、不居功、不显摆。”因为意思很好,虽然放错了地方,也应该高看一眼。
现在整段的译文是——
天之道,
不就像拉开的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