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观察山谷里的松树,不难发现,它与山顶上的松树是截然不同的。虽然都是松树,但生长风格各异。也就是说,长在谷底和长在山顶上的松树风格是不一样的。树的生长风格就是树的个性,环境不同,个性不同。当把它置于一个和我们预期迥异的环境中进行审视时,就有了不同的风格。事实证明,每一棵树都有自己的生长模式,而不仅仅是对环境的机械反应。
树如此,人也一样。特定的生活环境衍生出特定的生活风格。由于人的意识会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去分析生活风格与现实环境之间的确切关系。人在顺境中生活,风格差异并不明显,只有在充满困难的陌生环境中,个体的生活风格才会清晰起来。处在顺境中的个体的生活风格,也许只有训练有素的心理学家才能发现。而如果个体是处在困境之中,即便是没有心理学背景的人也能够清楚地看到他们的生活风格。
生活不是游戏,生活的道路上荆棘密布。个体深陷困境的情形比比皆是,而我们所要研究的正是个体在这样的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行为与性格特征。前面已经说过,生活风格是一个统一体,它源于个体早期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及为实现目标所付出的努力。
不过,我们的兴趣不在过去,而在未来。而要了解一个人的未来,就得先了解他的生活风格。否则,即便知道本能、刺激、驱力等概念,也无法预测未来。的确,有些心理学家试图通过本能、印象或创伤等得出结论。但是,深入研究表明,所有这些都源于某种连续的生活风格。无论何种刺激,都只能起到固化生活风格的作用。
如何将“生活风格”这一概念同前面讨论过的内容联系起来呢?我们知道,有生理缺陷的人由于生活困难而没有安全感,会产生自卑感或自卑情结。但是,人们不可能永远忍受这种状况,自卑感会刺激他们去采取行动,于是就有了目标。在个体心理学里,这种指向特定目标的持续行为叫作“生活计划”。然而,由于这种说法有时会让学生产生误解,于是,我们将其改为“生活风格”,也就是独特的生活境遇造成的独特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