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顺着历史学古诗

《登科后》

字体:16+-

所谓登科,就是科举考试考中了。考中为什么叫登科呢?因为唐代科举都是分科考试,有进士科、明经科,还有明法科、明书科、明算科,等等。所谓登科,就是这一科考中了。

《登科后》这首诗到底是哪一科考中了呢?一定是进士科,因为只有进士科考中才值得那么高兴。这就涉及唐代科举考试的一些知识了。

唐朝科举考试分成秀才、进士、明经、明法、明书、明算六科。在这里面,因为秀才标准太高,所以根本没人敢报名,后来就取消不考了。明书、明法、明算都是专门的技术,相当于现在的职业技术考试,在当时不受人重视。剩下的就是进士和明经两科,是当时科举考试的主流。在这两科之中,进士主要考写文章,特别是写诗,而明经主要考经典背诵。背诵和写作哪个更难?当然是写作更难,所以进士科也比明经科难考得多,当时甚至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唐朝平均每年录取进士二三十人,难度比今天考“985”“211”要大得多。不过,也正因为考试难度大,所以回报也高。当时称进士为“一品白衫”,什么意思呢?虽然你此刻还是个老百姓,无官无职,但是日后一定会做到一品官。进士科前途这么好,所以全社会都很重视。重视到什么程度呢?唐朝一系列最重要的品牌活动都跟进士科有关系。比如雁塔题名,就是新科进士都把自己的大名刻在大雁塔上,昭告天下。还有曲江会,就是考试放榜后,新科进士都到曲江参加大型宴会,等等。每次举行这些活动的时候,整个长安城万人空巷,倾巢出动。有些富贵人家还要借机给自家小姐选女婿,金榜题名连着洞房花烛,这是多美的事啊。全社会都这么重视,读书人自己怎么可能不重视呢?所以,每年科举考试放榜之后,名落孙山的垂头丧气,金榜题名的扬扬得意,这是人生常态。而把这种扬扬得意的感觉写得最好的,就是孟郊的这首《登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