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顺着历史学古诗

《题西林壁》

字体:16+-

除了忧国忧民之外,宋朝的士大夫还有一个特征,他们特别富于理性思考,写出了很多哲理诗。比较典型的,就是苏轼的七言绝句《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现代人说起苏轼,都觉得他是神仙一样的人物。在他身上,有三绝最令人羡慕。哪三绝呢?家学一绝,才华一绝,潇洒一绝。

先说家学。苏轼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行列。在历史上恐怕只有曹操、曹丕、曹植,这“三曹”父子可以相媲美。“一门父子三词客”,当然可以说是家学一绝。

再说才华。苏轼属于天才型人物,各种学问无一不精。他写诗好,和黄庭坚合称“苏黄”;写词好,开宋词豪放一派,和辛弃疾合称“苏辛”;写文章好,和欧阳修合称“欧苏”;书法好,与黄庭坚、米芾(fú)、蔡襄(蔡京)合称“宋四家”。除此之外,他画画也好,是北宋文人画的掌门人。诗、词、文、书、画五个方面都做到了顶尖,这是才华一绝。

最后看潇洒。苏轼本来是少年得志,21岁就考中进士,在当时的文坛和政坛都备受瞩目。可是,到了中年,他的人生就开始颠簸不顺了。怎么回事呢?当时,宋朝面临着两大问题,一个是积贫,一个是积弱。所谓“积贫”,就是朝廷没钱,财政总是亏空。所谓“积弱”,就是军队不强,总打败仗。怎样才能扭转这样的局面呢?当时的皇帝宋神宗任命了一位非常有理想,也非常有闯劲的宰相,名叫王安石。王安石大力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历史上称为“王安石变法”。这些改革措施有些还不错,有些却只是“想得美”,实际上行不通。苏轼是个耿直的人,提出了不少反对意见,结果就被改革派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了。他们在苏轼的诗文之中挑出了一些字句,罗织罪名,说他对皇帝不忠。把他抓到了御史台里,一关就是一百多天,差点儿丢了命。幸好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传统,他才最终逃过一劫,被贬官黄州了事。后来,皇帝换了,王安石这一派新党也被打压下去,换上了保守派,按说,苏轼该苦尽甘来了吧?可是这个时候苏轼又说,王安石的一些做法并没有错,这样一来他又成了保守派的打击对象。总之,新党觉得他旧,旧党觉得他新,他就在这两派之间起起落落,先后贬官黄州、惠州、儋(dān)州,真是九死一生。这样折腾下来,一般人早就心如死灰了。可是,苏轼不一样。他心态特别好,一路走一路吃,在黄州发明东坡肉,在惠州吃荔枝,在儋州吃牡蛎,吃出了好多传世名菜。同时,他也一路走一路写,写出了我们耳熟能详的那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似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不就是潇洒走一回吗?我为什么要讲这些呢?因为这首《题西林壁》就和苏轼的经历直接相关,也和他的心态直接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