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顺着历史学古诗

宋朝

字体:16+-

《江上渔者》

宋朝的特点,是内盛而外弱。一方面,宋朝的皇帝宽厚,大臣谨慎,所以老百姓的日子相对富足,文化也特别繁荣,整个社会都呈现出一种文质彬彬的气质,这是内盛。但是另一方面,它的战斗力很弱,跟少数民族政权打仗很少打赢。北宋的时候跟辽朝和西夏打,金朝崛起之后又跟金朝打,还被金朝赶到了长江以南,所以宋朝又分成了北宋和南宋。最后,南宋又被蒙古政权所灭。屡败屡战,屡战屡败,充满了悲情色彩。王朝的风貌映照在诗文中,又会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呢?我们用七首诗一一道来。第一首,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先看诗体。这是一首五言古绝。可能有读者会说,为什么不是五言绝句呢?因为五言绝句是近体诗,属于格律诗的范畴,它要符合格律诗的基本要求。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第二句的最后一个字和第四句的最后一个字都必须押平声韵,约等于我们现在说的一声和二声。比如我们之前讲的《登鹳雀楼》,第二句“黄河入海流”的“流”和第四句“更上一层楼”的“楼”,都是平声字。但古绝不一样。它的产生比格律诗更早,所以不必符合格律要求,而且可以押仄声韵。所谓仄声,就是古代四声所讲的上声、入声和去声,约等于现在的三声和四声。即使是唐朝以后,格律诗占了主流,依然有人写这种古体的绝句,这就是古绝。比如这首《江上渔者》,第二句“但爱鲈鱼美”的“美”字和第四句“出没风波里”的“里”字都是仄声,所以,它不是五言绝句,而是五言古绝。

再说作者。范仲淹可是中国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政治家,也是大名鼎鼎的文学家。他跟我们之前讲的李白、杜牧这些出身富贵的唐代大诗人不一样,他是苦孩子出身。范仲淹很小的时候,他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带着他改嫁给一个姓朱的人,生活非常艰苦。范仲淹十几岁的时候到寺院去读书,都要自己做饭吃。可是,他带去的米太少,不够吃。怎么办呢?范仲淹就每天晚上量出二升米来,煮成稠粥。稠粥放置一夜,都凝成了一坨,他再把这一坨粥分成四块,早晨两块,晚上两块,就着一点儿碎咸菜吃。这就是成语“断齑(jī)画粥”的来历,形容贫苦人家的孩子努力发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