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敕勒(chì lè)歌”,就是敕勒人唱的歌。敕勒人又是什么人呢?敕勒人是古代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这个民族最早生活在今天贝加尔湖一带,就是苏武牧羊的北海(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北面,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后来逐渐往南迁,一直迁到漠南,也就是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一部分甚至迁到了山西一带。怎么能够迁徙那么远的距离呢?原因之一就是这个民族擅长造车。根据学者研究,他们制造的车轮直径达1.4米。可想而知,整个车子得有多高。所以,其他民族干脆把他们称为“高车”。除了会造车,这个民族还特别能歌善舞。据史料记载,北魏的时候,他们曾经搞过一次特别盛大的祭天仪式,有几万人参加。在仪式上,大家杀牛宰羊,载歌载舞,像极了今天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想想看,我们现在看到的这首《敕勒歌》,可能在当时的某次大会上就有人唱过了,多神奇啊!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qióng)庐,笼盖四野(y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xiàn)牛羊。
那么,《敕勒歌》到底写了些什么内容呢?先看几个知识点。
第一,“敕勒川,阴山下”。所谓“敕勒川”,就是敕勒人生活的平川。这片平川到底在哪里,现在还有争议,一般认为是今天内蒙古自治区的土默川。而诗里给出的定位,则是在阴山下。那阴山又在哪里呢?阴山位于现在蒙古高原的中部,是一座东西走向的大山,横跨一千多公里,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天然分界线。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如果跨过阴山,就会对中原王朝形成强大的威胁。所以王昌龄才说:“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二首》其一)反过来,中原汉人若是跨过阴山,草原民族也会失去依托,变得衰弱。所以说,阴山在中国地理、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方面都非常重要。在四顾苍茫的草原上,它也是个重要的地理参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