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学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而《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的热播,也带来了诗词学习的热潮。很多家长对孩子诗词学习的期望,不再局限于课本。但是,如果孩子单纯通过背诵、看书、看名家视频等方法来学习古诗词,似乎效果并不理想。
我还是要强调,大多数时候,家庭中的引导意义要远远大于教学意义。通过耐心的引导和沟通,让孩子找到学习的兴趣,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远远比给他直接讲授知识更重要。而且很多时候,孩子的记忆速度和学习能力是远远超过家长的,所以完全可以通过启发引导他们的自学能力,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该句出自清代孙洙编辑的《唐诗三百首》的序言。因为古诗词和其他的语言形式一样,可以通过大量的信息输入建立“语感”。大量的积累和长期的熏陶是学习古诗词的最好方法。
首先是输入方面,也就是通过背诵来积累一定的诗词基础。孩子对诗词的开蒙一般都是从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开始的。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这些诗词都是在直抒胸臆,用白描的手法进行景物描写,内容浅显易懂,不需要一定知识背景就能看懂,所以小朋友很快就能理解其中的意义;二是这些场景在生活中是经常出现的,吃饭的时候会想到“粒粒皆辛苦”,春天楼下的小草发芽就是非常形象的“春风吹又生”的景象。“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孩子最开始理解的是“夕阳无限好”的景象,后来长大了才慢慢理解“只是近黄昏”的情绪。
学完启蒙诗词后,接着学景色类、简单说理类的诗词。越贴近生活的诗词越好。现在的《唐诗三百首》有很多版本,已经将诗词类型进行了简单的分组,这样能更方便地让孩子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而不是毫无目的地翻看。比如,出门旅行看到了很好的景色,就可以翻一翻景色描写篇。等孩子有了一定的积累,能凭感觉大概看懂一首诗在说什么内容,就有兴趣也有能力自己去读更多的诗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