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六年影响孩子的一生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哪些

字体:16+-

我的好朋友心理老师王超认为,小学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阶段。孩子在进入小学之后逐渐开始和社会环境发生互动,并且在这个互动过程中开始形成对自我的判断和认识。我们不难发现,低年级的孩子开始初步形成“好孩子”“坏孩子”的概念,也因此,低年级的老师常常鼓励和影响孩子的方式是小红花、小星星一类的带有荣誉与评价意味的奖励物。作为家长可能会发现,好像孩子会更听老师的,或者老师给的奖励在孩子眼中更为重要。这一种情况常常让家长既困惑又为难,在学校很老实的孩子,一回家就不好好写作业,也不好好做练习,这是为什么?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孩子学习和回应社会的评价体系的时候,老师是权威的象征,给出的评价的含金量和影响是会在孩子所在的班集体和群体中直接发挥作用的,而家长并不具备这样的影响力。

那在家里时我们该怎么配合学校,帮助孩子完成学校里的任务和要求呢?其实,如果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觉得学习是自己的事,最先要做到的是永远不要比孩子更焦虑。如果孩子可以很好地把对老师和学校的依从感带到家中来,我们可以放轻松,只做一些鼓励和夸奖来帮助孩子巩固习惯,同时关照一下孩子的身体健康,让孩子能做到劳逸结合,别太焦虑紧张就可以了。

如果孩子在家的学习状态是对作业无所谓或者消极应对,我们首先需要反省几方面:1.孩子是否在乎老师的夸奖与奖励,如果不在乎,是因为太难获得奖励还是老师的奖励对于他来说价值太低?2.家庭内部是否存在奖励机制,而且家庭内部的奖励机制与学校老师用的奖励机制是否存在相互影响的情况?如果问题1的答案是孩子常常感到挫败,很难达到老师的要求,因此虽然在学校不违规,但其实本质上对于评价体系是消极和回避的。这时候家长需要关注的就是孩子的心理状态,因为这种表现可能意味着孩子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对成就的回避以及对自己的低评价。我们需要做的是根据孩子的真实水平给出鼓励和支持,多鼓励和夸奖孩子的努力与坚持等品质,减轻结果在孩子眼中的价值。这种做法会有两个好处:1.孩子能够内化的是努力和坚持就代表我是“好孩子”,这是孩子可以控制并且可以做到的。结果常常受很多因素影响,重视过程会让孩子更有自我控制感,也会使孩子的状态更稳定。重视结果会让孩子常常感到失控而非常容易焦虑不安和自我怀疑。2.孩子的内部归因会发生变化,当结果不够好的时候,看重过程的孩子更倾向于在自己努力的方面找原因从而应对失败,而看重结果的孩子则更倾向于认为结果是自己无力改变的而回避挑战和认为自己就是失败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