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悠悠继续坐在那个酒吧里聊天。
我说回了那天聚会中的那位作家。他很早就写了几本畅销书,每一本都能赚到一些钱。在出版这个行业里,销量就代表着财富,可有了点儿钱,他没存下来,除了到处挥霍,还在三环边上租了一套两居室。
可是,随着他的灵感越来越少,作品质量越来越差,出版的速度也慢了下来,他从三环搬到了四环。很快,他又搬到了五环,没过多久,从五环搬到了接近六环的通州。时代就像是一个拳头,一圈圈地把他打出圈外,让他毫无还手之力。
他曾经问我:“尚龙,为什么我的书之前还挺畅销,现在就没人读了呢?”
我没说话,但其实,我是有答案的。这个时代,每一年被大众接受的概念都不一样,比如2015年到2016年,大家喜欢的是励志;2017年,大家喜欢的是知识和干货;2018年,大家期待解决沟通问题;到了2019年,很多人喜欢上了养生……你看,这个时代一直在变,但我们很多创作者,竟然都不变了,一招鲜吃遍天。
没过多久,他告诉我,自己想离开北京,透透气。他想去新疆旅游,很快回来。
但这一走,就是一年。
这一年,他从新疆自驾到了西藏,到了云南,他以为一路上可以获得灵感,却颗粒无收。更可怕的是,他回到北京时,竟然发现没有人理他了:聚会时大家已经习惯没有他,开会时大家已经习惯他在远方,活动时也没人叫他。于是,他回到北京,跟我草草地见了一面,就离开了。
这一回,他再也没回来过,据说回老家结了婚。
是啊,这才离开了多久,就已经被这座城市遗忘了。
我曾读过陆铭教授的《大国大城》。书里说,特大城市人口不能通过行政手段控制,低技能劳动力的流入,恰恰是高技能劳动力的流入派生出来的。但现在看来,人们离开城市,可能不是因为政策和行政手段,而是因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