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基尔霍夫对自己的同事说:“本生,你知道我老是在想……”
“老在想新元素,是不是?”本生打断他说。
“不是,真不是,我是在想夫琅和费线,它们到底表示的是什么呢?为什么明亮的太阳光谱会全部被那些黑线弄得花花搭搭的呢?许多东西咱们都解释清楚了。可是这些黑线是从哪儿来的,还没弄明白。”
“对,是这样。不过说实在的,我现在对新元素兴趣更大。”
“不,你想想,本生,钠的黄线和太阳光谱上的黑线D,总是占着同一位置,这到底为什么?我认为这绝不是巧合,它们之间一定有联系。”
这次谈话以后,遇到第一个晴朗的日子,基尔霍夫就仔细研究起太阳光谱来。他老早就在分光镜里配上了一把带刻度的标尺,所以现在每一条谱线总是出现在标尺的一定度数上,绝不会错认成别的谱线了。
直射的太阳光线涌进了平行光管的管缝,三棱镜后面展开了一条又大又亮的连续光谱。光谱上一条明线也没有,只见一段段不同的颜色,慢慢地从一种变成另一种。一些短短的黑色的夫琅和费谱线,像栅栏一样,横断在光谱的明亮背景上。基尔霍夫在标度上找到了黄色钠线的度数,钠线本身呢,这里当然找不到。可是就在钠线的度数上,出现了一条很粗的黑线——双线D。
接着,基尔霍夫遮住了日光,在平行光管的管缝前摆了一盏本生灯,并向灯焰里送进了些钠盐。现在凑着管口窥看时,那彩色斑斓、华丽悦目的太阳光谱不见了,代替它的是一对孤零零的黄线。
这时候,基尔霍夫的脑海里出现了一种有趣的想法,跟着就做出决定说:“我现在要把日光也送进缝里去,我要在同一时间,把本生灯放在平行光管前面,又让日光也照进管里,看看两种光谱彼此重叠的情形,一定很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