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元素的故事

原子量

字体:16+-

说实在的,也用不着有多么高的智慧,才能看出存在于某些元素间的极大的相似性。

双胞胎元素、三胞胎元素,并不仅是戴维和本生所发现的“易燃”金属那一族里才有,化学家们早就知道此外还有几个相似元素的族。例如,包括氟、氯、溴、碘的卤族,包括镁、钙、锶、钡的碱土金属族。

门捷列夫呢,却肯定地认为这种现象绝不会是偶然的,一定有某种内在的依从性、某种联系存在于一切元素中间。一切元素里面,应该毫无例外地有着某种特征,既决定它们之间的类似,又决定它们之间的差别。知道了这点以后,就可以把所有元素连同那不计其数的它们的化合物,全都排成十分整齐的行列,像按照个子高低把兵士排成一队一样。

那么,决定元素在物质行列中的位置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基本性质,或关键性的特征呢?

也许是物质的颜色吧?

可是,应该怎样来认识元素的颜色呢?譬如磷吧,有黄磷,有红磷,磷的本来颜色究竟是红的,还是黄的呢?又如碘,固体的碘是深棕色,还有金属的光泽,可是对它一加热,这碘就变成了紫色的蒸气。再如黄金,如果把它打成极薄的箔,它就变成蓝绿色,透明得像云母一样。

不,颜色显然是一种太不稳定的次要性质,它不能作为决定元素间自然次序的标准。

那么,也许是比重(1)吧?但这种性质更不确定:绝大多数物质,只要对它稍微加点热,它的比重就起变化,使它相对地轻起来。

根据同样的道理,元素的导热性、导电性、磁性及许多别种性质都不合用。

很显然,像每个人有张特殊的脸作为他的标记一样,每一种元素也应该有一种更根本的特征作为它的标记。这标记应该永远不起变化,没有它时,连元素本身也无法想象。这种重要而不可缺少的标记应该有个特点:即使这元素和别的元素化合而成新的复合物,具有了新性质,也不会失掉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