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节里,我们通过深刻的体验发现了自己的一些盲区,或是认知需要提升的地方,于是我们就从“无意识”进入了“有意识”的状态。但由于这些是新发现的领域,我们可能并不知道如何去解决这些盲区和不足。因此,我们需要通过第二个步骤——透彻的思考,来发掘这个问题背后的形成原因,并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法,这样我们才能进到“有意识有能力”这个阶段。
讲到思考,我们就需要探讨一下各种思考方法。
有一天,一个朋友问我:“我们经常会提到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结构化思维、深度思考等,我发现概念虽然各有不同,但也有交叉。历史上有没有谁比较系统地总结和定义过思维的各方面能力,让我们可以在实践时参考?”
坦白地说,我之前没有从这个角度思考过,因此他的问题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好问题。而我没这么想的原因是,在我看来,这些思考模式都是逻辑思维的衍生概念。
逻辑思维的基石是两种方法:归纳法、演绎法。
这些思考模式的基础工具也是这两种,万变不离其宗。
朋友听了我的解释,说:“市面上各种‘思维’原来是被包装出来的,我被表象迷惑了。”
其实不只是他被迷惑了,在他提这个问题前,我也会习惯性地向别人推荐批判性思维的好处。但仔细想想,批判性思维的要点就是更审慎地使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去看待问题。
朋友有点意外,因为他之前以为批判性思维是对信息的搜集和筛选,不要盲从权威,不要断章取义,不要被情感左右。
其实朋友说的都是结果,如果能严格分析信息和结论背后的逻辑就会得到这些:不会盲从权威,不会断章取义,不会被情感左右。
所谓分析信息背后的逻辑,就是从逻辑思维的角度来考察得出一个结论或观点的过程。考察这一过程是否可靠,首先要分辨它使用的是演绎法还是归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