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第一次看到“周而不比”“比而不周”,我想你可能会很难理解。查阅一下甲骨文,我们就明白了。“周”的甲骨文是一块田地,方方正正,隔成四块,彼此不牵连、不干扰。“周”代表着完整、独立、周全。
“比”是两个人互相拉扯。李零教授认为,中国人最大的问题是喜欢拉拉扯扯,界限不清。
“小人比而不周”的意思是,人与人相处时,缺乏独立的人格,缺乏独立的、完整的见解。
“君子周而不比”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所建立的那种和谐的状态,既相互独立,又能平等对话。
孔子有时会将君子跟小人进行对比,对于这些话,我们可以格外留心。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表面可能会看起来很像,比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我们用肉眼不容易分辨其中的不同。“周而不比”“比而不周”也一样,表面看起来,大家相处得都很和谐。
但是“周”和“比”的本质区别在于,“周”是在有完整、独立的人格的前提下而形成的团结。我们的关系是平等的,虽然我们相处很融洽,但每个人都是独立的,都可以有自己的不同见解,我们表现出来的团结与和谐,并不会违背我们的独立意志,这是“周”的本意。
“比”则刚好相反,是因为依附而失衡。小人通常缺乏独立的意志,总是我拉着你、你拽着我,必须扎堆,让别人的意见成为你自己的意见,让别人的观点成为你自己的观点,甚至为了拉帮结派而违背原则和立场,相互纠缠不清。
孔子提醒我们,团结跟勾结是两回事,你看这两个词多像,但意思却大相径庭。
比是勾结、拉扯,周是完整。
周而不比,就是每个人独立、完整、互相尊重,这就是团结;比而不周,是拉拉扯扯,硬要勾结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