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樊登讲论语:学而(精装版)

末之也,已:无处可去也别与虎谋皮

字体:16+-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

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

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子路是孔子身边的一面镜子,永远保证孔子不要犯道德上的错误。

关于公山弗扰,在电影《孔子》中,有一场叛乱就是公山弗扰发动的,孔子在城上用滚烫的热汁浇下去,跟他打仗。

“公山弗扰以费畔”,“费”念“bì”,费县。公山弗扰占据了费县的位置,以这个地方为根据地,发动了反叛。发动反叛以后,看样子他是获得了一个短暂的成功,于是打算建立自己的政权。

他想招聘孔子,说“你来吧”。

孔子竟然动心了,“要不然咱去看看”。

子路不高兴。曾经孔子见南子,子路都不高兴,何况这次可能要去跟叛臣合作!

子路说:“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

“末”就是无,“末之也,已”,可以理解成“难道你没地方去了吗”,或者说“这事就算了吧”。

“何必公山氏之之也”,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第二个“之”是动词,意思是何必去公山氏那个地方呢。

孔子说“夫召我者,而岂徒哉”——他叫我去,难道是白来的吗?是随随便便的吗?我觉得孔子是在逗子路,他根本没有认真地去回答子路的问题。孔子有时候“?”子路,只是为了调侃子路,和子路开玩笑。

“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如果他真的能够用我,让我好好地有一番作为,我难道不能够在东方复兴周道吗?

孔子最后当然是没去,孔子如果去了那就不是孔子了。

在我看来,这类似于这样的情形:一个巨大的商业机会放在面前,多少会动心一下,在脑海中幻想一下,和周围的人讨论一下,小小地表达一下自己还是有人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