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樊登讲论语:学而(精装版)

焉用佞:谁说做人一定要有好口才

字体:16+-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当古书中出现“或曰”的时候,后面说的往往不是什么特别好的话,以至于连说话之人的名字都不愿意提及。

“雍”是冉雍,字仲弓,是孔子门下“三冉”之一,“三冉”分别为冉耕、冉雍、冉有。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意思是有一个人评价冉雍,说他“仁而不佞”,达到了仁的境界,但是表达能力不怎么样。“佞”就是会说话、口吐莲花的意思。

这个人的评论,令孔子相当不满意。

首先,对方轻易地论断有人达到了仁的境界这件事,孔子就不能够接受。

孔子在《论语》中,除了说颜回三月不违仁之外,很少评价某个人真正地做到了仁,他认为一个人要处于仁的境界是非常困难的。

其次,有人轻易地评价冉雍已经达到了仁的境界,但是表达能力却不行,这如同我们今天评价一个人,说他很不错,就是不太会包装、不会自我炒作。

对此,孔子的回复是“焉用佞”。为什么非得那么会说话、非得那么能表达?这是孔子的标准。

“或曰”的标准,代表了一种世俗的观点。世俗的观点认为,仁没有多么了不起,更了不起的事是会表达、会说话,能够左右逢源,能够口吐莲花,这个评论整个被孔子推翻了。孔子强调,冉雍到底算不算达到仁,我并不知道,但是,用不着那么会说话。

孔子不喜欢一个人口才特别好,他觉得“巧言令色,鲜矣仁”,如果一个人特别喜欢表达,表情非常丰富,言辞特别华美,很少是仁人。所以孔子说“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如果一个人整天靠着一张嘴来跟别人打交道,引诱别人做一些事,这种人往往最终都会招致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