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子疯癫,次子死去,这时候的皇储候选人,应该落到赵恒身上了。此时的赵恒是襄王。
但赵恒的皇储身份确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经历了两个儿子的变故,赵光义怕了。一种叫宿命的东西,开始在他的内心反复出现。
立太子之事,就此束之高阁。此后一段时间内,没有人敢再提议立太子。
可这时候,赵光义的病时好时坏,性情也大变。群臣都很着急,希望赵光义赶紧立太子。赵光义也知道,但他还是担心,他害怕自己再立的储君,还会有不好的下场。前两个儿子的遭遇,让他迟迟不能下定立皇储的决心。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到了淳化五年(公元994年)九月,赵光义的旧疾复发,让他再一次感受到了死神的临近。于是,赵光义开始认真考虑后事,不过此时他依然还是担心立储君会有不测。
最终,赵光义想到了寇准。
赵光义尽管心里已经选定了赵恒为接班人,但他还需要一个支持他决定的人。这是为自己的决定佐证的好办法。
当时被贬黜的寇准,刚刚被调回京城,赵光义便迫不及待地召见了他。赵光义让寇准看了自己的腿伤。此时,意气风发的寇准,似乎已经揣摩到了赵光义的心思。果然,赵光义问寇准,你看朕的这些皇子中,将来谁能担当大任?寇准看了看周围的侍从们,没有正面回答赵光义,而是对赵光义说,官家您选择储君,一定不要听从后宫佳丽、侍从以及宦官的话,也不要听从近臣的话,一定要选择您内心深处最认可的人。赵光义听了寇准的话,便将周围的人都打发了。寝宫内,就剩下他和寇准两个人。
这时候,赵光义才问寇准,你觉得襄王如何?寇准知道赵光义此时询问他对立襄王的看法,内心必然已经认定了襄王,于是便对赵光义说,既然官家您心里已经有了人选,那就按照您的意思办吧。(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