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孩子都会有崇拜的偶像,这是成长的需求。因为身体和心智的快速成长,他们内心自我价值感的需求和外部世界对他们的要求往往处于冲突的状态。他们发现,前一刻刚建立起来的信念,瞬间就会被外在世界的变化粉碎,可又不知道如何找到自己该去的方向。明星头顶的光环以及公众对他们的热捧会让孩子暂时找到心灵归宿,觉得那就是自己追求的目标,于是纷纷追逐和模仿。但过一段时间他们又会转移对象,因为心理上的冲突依然存在。
另一方面,孩子们特别需要同伴的认同。如果周围的同龄人都在追星,都在看明星们参演的电视剧、电影,只有他一个人不看,就会有种被孤立的感觉。为了能和朋友找到共同话题,融入伙伴之中,有些孩子“不得不”追星和追剧。
时代不同了,偶像崇拜也发生了变化。然而无论何时,青少年崇拜的偶像大多是公众人物——过去,在公众面前频频露面的是国家领袖、科学家,如今,因为媒体传播等原因,孩子们大多把歌星、影星等作为自己的偶像。
我女儿也是如此,她在不同的阶段崇拜的偶像也不同。
女儿小学高年级的时候特别迷恋S.H.E,还和班里另外两个女孩组成了类似S.H.E的少女组合,经常一起唱她们的歌曲。那时候女儿每天都在哼唱《Super Star》,就连我都把歌词背得滚瓜烂熟。
上中学后没多久,女儿就把S.H.E“淘汰出局”,开始成为周杰伦的粉丝。每天从网上下载周杰伦的歌曲,不厌其烦地听。2008年的五一,周杰伦在北京举行演唱会。还有一个月就要中考的女儿特别想去现场看演出,说是要亲自为偶像捧场。我费了好大的劲才从网上给她找了两张最便宜的看台票。就算是这样,她拿到票以后,也激动了好几天。
女儿当时是和另外一个女孩一起去看的演唱会,从场馆出来时,两个人的嗓子都哑了,却还跟我们一个劲儿地说:“周董真是太帅了,我们要正式成为他的粉丝!”在演唱会现场,周杰伦唱哪首歌,她们也跟着唱,兴奋了还大声尖叫。两个小姑娘脸蛋红扑扑的,回家的路上一直在激动地描述着演唱会上的场景。那种狂热的劲头,平日里很少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