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男孩放学回到家,看到家里多了一个乐高玩具,非常高兴。就在他兴冲冲地正要打开盒子的时候,妈妈说:“这是姥爷给你买的生日礼物,姥爷说了,你期末考试要考得好才能玩。”小男孩立刻像泄了气的皮球,垂头丧气地进了自己的屋子,直到妈妈喊他吃饭才出来,整个晚上都无精打采的。
这个场景是不是很熟悉?不少家长习惯把物质奖励作为条件来跟孩子谈学习,尤其喜欢用物质奖励刺激孩子的学习兴趣。比如有的爸爸会说:“儿子,下次数学考试得90分,爸爸就给你买足球。”有的妈妈会说:“闺女,每天回家多做五道数学题,妈妈过些天就给你买条漂亮的裙子。”
家长要知道,用物质奖励来交换学习成绩,会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导致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孩子如果能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比如通过学习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当他真正具备这种能力时,就会获得认可和肯定,自尊感也会提升。即使做不到,也能获得接纳和鼓励——这是一种内驱力,孩子感觉到自己是为了成长而学习,他就会有劲头,并且容易坚持下去。而物质奖励则是一种身外之物,更像是外驱力,或许起初会对孩子的学习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是这种有条件的奖励,会让孩子对学习的目的产生混乱的认知,以为学习就是为了获得物质奖励。那么,如果外驱力一直存在,并且不断增加,孩子可能会持续下去。一旦外驱力没有了,或者不增加了,孩子很快就会想放弃。
从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来看,物质的满足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生理上的满足。现在的孩子在物质方面并不匮乏,他们很快就会厌倦物质奖励。对学习也是如此,当家长的物质奖励不能持续满足孩子的需求时,他便会对学习失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