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昨夜星辰

·弃妇与逐臣:性别的置换·

字体:16+-

如果我们读的宫怨诗比较多,慢慢就会发现,唐代诗人们的艺术创造力并不像我们想的那么了不起。我上面选的这几首其实属于“非典型宫怨诗”。正是因为“非典型”,因为没有那么“像”宫怨,才使它们获得了某种艺术的生命力。

但是在唐代诗人创作的大部分宫怨诗里,几乎只有一种女性形象。写来写去,总是这样:不被君王宠幸,晚上睡不着觉,一个人流泪,心里面充满了幽怨。我再来举几个例子。比如王昌龄的《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漏,是古代皇宫计时的工具。一个铜壶下面有一个小孔,壶里面有水,有标着刻度的铜箭。水一滴一滴漏下去,露出的刻度就是时间。晚上睡不着啊,为什么呢?“熏笼玉枕无颜色”。要是皇帝在,那这些熏笼、玉枕就全都有颜色了。睡不着干吗呢?“卧听南宫清漏长”,听水一滴一滴落下去,听时间一点一点从夜里流走。

再比如李益的《宫怨》:

露湿晴花春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

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

我们会发现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李益的写法很新颖。漏怎么滴不完呢?好像添了海水一样,永远滴不完,好像时间永远无法干涸。对这个女性来说,这是心理上的感受,夜太漫长了。

我们再来看这首白居易的《后宫词》:

泪尽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一个人也就罢了,关键是“夜深前殿按歌声”,这里冷清和热闹的对比一下子就出来了。像朱自清在《荷塘月色》里写的:“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前殿越热闹,自己就越睡不着。又一个不眠的晚上,只能“斜倚熏笼坐到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