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昨夜星辰

·二手写作·

字体:16+-

为什么诗人会伤春悲秋呢?

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我们先从悲秋讲起。在一天中,黄昏是白天和夜晚交界的时刻。如果把这个时段放大到一年当中,和黄昏处在相同位置上的季节是什么呢?是秋天。黄昏之于一天恰恰就像秋天之于一年。当诗人们进入秋天,秋风萧瑟,北雁南归,无边落木,很容易会产生哀伤的情绪。

最早的悲秋的诗歌是宋玉的《九辩》,他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当然,不是说到了秋天就一定会悲伤,就像黄昏日落也不一定让人哀愁。刘禹锡就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二首·其一》)这和诗人所处的环境有关,也和不同诗人的个性气质有关。但悲秋毕竟比较普遍。其实并不是因为秋天这个季节本身使你哀伤,而是因为你心里原本就有情绪,只不过秋天把这些情绪一下子唤醒了,把它们放大了好几倍。

是因为你远在他乡,所以秋风一起,你可能会思乡,你可能会像张翰一样想起家乡的鲈鱼脍、莼菜羹;是因为你仕途不顺,所以当枯叶落下,你可能会觉得自己前途渺茫,注定平凡一生。这些情绪本来被你小心翼翼地藏在心里,可是当秋风、秋雨、秋蝉、秋叶忽然降临在你的生命中,那些情绪就全部被唤醒了。

所以悲秋的“悲”,在不同的情境里是不一样的。比较常见的悲,是诗人把自己的生命体验投射到自然的物上面,他看到落叶很容易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像落叶一样枯萎,于是产生一种生命衰颓的悲哀。

春天呢,草长莺飞,其实是万物生长、充满希望的季节。为什么也会哀伤呢?陆机在《文赋》里面讲:“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悲落叶于劲秋”我们好理解,但不是“喜柔条于芳春”吗?怎么还会伤春呢?其实伤春往往是在暮春,在晚春,有落花的时候。如果你理解了落叶会带来悲伤,你也可以理解落花带来的悲伤。上一讲我们讲过刘方平的《春怨》,“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落花这个意象会让人想到自己逝去的年华和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