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再来读他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我们前面讲过了时间,哀伤的时间,比如黄昏和夜晚,比如春天和秋天。在这里要顺便讲一下空间。古代诗人很喜欢登高,登上高山、登上高楼,这些场景经常被写进诗里。一个人到了比较高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情绪。有可能随着视野变得开阔,心情也好起来。但登高有时候也像一个放大镜,像我们前面讲过的黄昏、月夜、暮春、深秋这些时刻一样,它会放大你原有的情绪,会加剧个体的孤独感。我们以杜甫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登高》不是杜甫早期的作品,杜甫在年轻的时候写的是《望岳》,他说的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从《望岳》到《登高》,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精神轨迹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人生轨迹的变化。他年轻的时候“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他说我一定要登到泰山最高点上去,我要看到这个世界在我脚下变小。这时候的杜甫豪情万丈。
其实杜甫这两句诗的背后站着另外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这个人就是孔子。
《孟子》里记载:“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登到东山,就觉得鲁国很小了,他登上泰山之后,觉得天下都很小了。我不知道孔子在什么时候说的这句话,可是我想那时候他应该有自己的理想,有他自己的抱负,那是他精神上极为充沛的时刻。
可是《说苑》和《孔子家语》记载了孔子在另外一处登高的心情。他带着他的几个学生登上农山,他说:“登高望下,使人心悲。”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上有两个孔子。同时我们也会看到,这个世界上有两个不同的杜甫。山和山之间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同,楼和楼之间也没什么不同,可是人的心境会发生变化:到了晚年的时候,是“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登楼》),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