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再来读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是一个赶路的人,晚上投宿在芙蓉山的主人家里。
“日暮苍山远”,一个“远”让整个画面显得寂寥、空旷。再加上此刻是黄昏,王尧衢说:“行路之际,暮景可悲。”(《唐诗合解笺注》)我们看见一个孤独的旅人在落日的余晖里匆匆地走在人间。
“天寒白屋贫”,终于找到一户人家,可是这是一户贫寒的人家。屋顶是茅草做的,家里可能什么摆设也没有。
但有这样一个地方可以借宿一晚,能在这里暂时获得一点温暖,已经让人很满足了。
“柴门闻犬吠”,诗人可能已经睡下了,忽然听到外面有狗在叫,因为主人回来了,“风雪夜归人”。这两句写得真好,黄叔灿说:“犬吠归人,若惊若喜,景色入妙。”(《唐诗笺注》)我们看到这首诗前两句写得很安静,到了后面两句,整个画面动起来了,有温度了,也有颜色了。由静到动,由冷到暖,由无人到有人。
对这间屋子的主人来说,他是幸福的,尽管他并不富有。但是当他在这样一个风雪交加的晚上回到家里,看着家里的狗跑到他的身边叫个不停,心里应该是温暖的。
和这个“风雪夜归人”形成对照的是诗人自己。诗人作为客旅看着这一切。他可能会和主人攀谈,他会感受到这个屋子一下子充满生机,可能大家会燃起火来,或者热一杯酒,驱散天气带来的寒冷。可是他的孤独感更深了。尽管他找到了一个投宿的地方,找到了一个暂时的栖身之所,但这几声柴门前的犬吠唤起了他内心深处的漂泊感——他并不属于这里。
之后发生了什么诗人在这里没有交代。
但是想必雪仍然在下,屋外月光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