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其实张若虚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当他完成这首诗的时候,他其实已经在回答他自己的困惑和疑问了。
《春江花月夜》里写了两种孤独。第一种是整个人类的孤独。有限的个体面对无限的宇宙,感受到生存的孤独。第二种是具体的孤独,相恋的人因为种种原因无法相见,天涯两隔,彼此思念。
后一种孤独其实是对前一种孤独的回答。
后一种讲的是什么?讲的是思念,讲的是爱而不得。可是你会发现,思念本身并不孤独,因为思念本身就是对思念最大的安慰。
你还可以爱着一个人,你还可以思念着一个人,你就不能说你在这个世界上是孤独的。
后一种孤独恰恰是对人类面对宇宙时的孤独的回答:人生虽然是短暂的,但是爱却可以克服死亡、超越时间。时间并不能抹去爱的痕迹。爱是永恒的。
“落月摇情”,最后当月亮落下去的时候,情显现出来,人作为个体的价值显现出来。月亮是无情的,但望月的人有情。情虽然是附着在月光上面的,可是重要的不是那个月亮。重要的是什么?是情。
是有情的人成就了这个无情的宇宙。
这个世界上真正的永恒之物是什么?其实不是谢了又开的花,不是枯了又茂盛的草,不是去了又来的燕子,不是缺了又圆的月亮,不是浩**的江水,也不是冷峻的青山。这个世界上真正的永恒之物是爱。
当你看月亮的时候,它才有了意义。
其实张若虚自己大概都没有想到,自己无意中开启了生命秘密的机关。这首诗里有两个“不知”的句式,第一个是“不知江月待何人”,后面又写到一个“不知”,“不知乘月几人归”,而后一个不知恰恰是对第一个不知的回答。
江月等待的是谁呢?江月等待的就是乘月而归的人,就是有情的人,就是在某个夜晚抬头望月的人,就是即便因为种种现实因素的阻隔无法回去也依然保有思念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