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难,守业不易,但在父辈的基业上实现“中兴”更难。方太集团的茅理翔和茅忠群父子,接力创业,推动“飞翔”转型“方太”,成为中国厨电行业的执牛耳者。当许多老一辈企业家为如何传承愁眉不展时,茅忠群从“富二代”到“创二代”的转化之路,值得借鉴。
从小厂会计到点火枪大王
出生于1941年的茅理翔,求学之路并不顺畅,直到1961年时才从浙江慈溪中学毕业。这一年,他已经20岁。作为当时乡里的文化人,茅理翔从1965年起,担任社队企业“长河人民公社综合性厂”的会计,一干就是十年。70年代,这家社队企业日子越来越难过,原因是没有销售员,没有订单,厂子里没活干。无奈之下,茅理翔转型干起了销售。
为了拿到订单,茅理翔发挥浙商特有的“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的“四千”精神,跑遍了全国各地。一年365天,他有200多天都在出差。后来茅理翔回忆这段经历时,仍然记忆犹新:“虽说一天有2毛钱的补贴。但到外面去,这点补贴是不可能吃得饱,每次最多只能吃一个馍馍。所以我只能自己从家里带了干菜,实在饿了就喝碗干菜汤。”辛苦的奔波为这家小厂带来了生机,茅理翔也成了厂里的销售科长。
走南闯北的日子虽然清苦,但也让这个不安分的中年人打开了眼界。1985年,中国经济的浪潮让茅理翔心情激**,已过不惑之年的他决定自己干。他从镇政府承包了6台旧冲床,成立了慈溪无线电九厂,生产电视机零配件。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创业。让茅理翔始料不及的是,他的厂子刚上马,就遭遇了国家宏观调控。1986年,为了抑制经济过热而出现的高通胀,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限制措施。受此影响,电视机等出现滞销。作为配套厂家的无线电九厂一下子断了“水源”。企业没有订单,100多名员工半年都没有发工资,好多人都离开了。这让雄心勃勃的茅理翔焦头烂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