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引导式提问

对方的回答里必然藏着提问的线索

字体:16+-

能否意识到对方“想进一步聊聊”的点

前面也说过,作为被采访者,如果回答了某个问题,对方却没有继续发问,心中不免会失落。想来许多人都在交流中有过类似的经历吧。

人都想谈论自己,没人会讨厌被人深入、正确地理解。因此,每个人都有表达欲,也期待被问出点什么。可是,自己明明抛出了话头,提问的人却毫无反应,这也令人沮丧。

我认为,每个人都会在谈话中留下一些关键词,暗示自己“希望就这一点被提问”“想就这个问题多说几句”。一些我采访过的人会在事后给予我肯定,说“采访得很好”,想来也是因为我抓住了对方想谈论的内容,并迅速做出了反应。

如果受访者说的都是自己想说的,心情也会越来越好。这样就很可能问出意外的内容。

事实上,我自己外出采访时,比起从对方的答案里寻找下一个问题,更重视捕捉对方“想进一步聊聊的关键词”。

除非对话很快就结束,如果时间充裕,对方也会思考该进行什么样的交流。

对方也有自己的想法,想聊某些话题,或者产生某种倾诉欲。

而我只要捕捉到那些线索就行。对方想法的“碎片”一定会在对话里有所残留。因此,要擦亮眼睛、竖起耳朵,仔细寻找那些信号。

对“想聊聊的关键词”给出即时反应

自2014年开始,我每年都会举办“上阪彻的写书人学塾”,邀请一些编辑作为嘉宾,给学生们展示我采访他们的过程。

我会提出问题,再根据对方的回答继续提问。不少学生看了都很惊讶,问我怎样才能在短时间内想出那些问题。

我并不觉得这是难题。毕竟大家所属的行业相同,采访过程中,我也能大致理解他们的想法。

因为对方的回答里必然隐藏着“想进一步聊聊的关键词”,我只是在关键词的基础上做出了迅速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