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引导式提问

如何处理难以回答的问题、消极的话题

字体:16+-

问题越难,越能让对方深入思考,给出有意义的答案

十五年前,我在某网站上负责一个采访科学家的连载栏目,接触过许多科学界杰出人士,例如,以智能机器人研究闻名的大阪大学教授石黑浩先生、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教职的实体用户界面(Tangible User Interface)研究者石井裕、开发了机器服(混合辅助义肢)的CYBERDYNE公司创始人及CEO山海嘉之先生,等等(后来以《我们的疯狂☆工程师主义》为题出版了实体书)。

我的大学本科就读于商学院,是彻头彻尾的文科,没学过什么理科,对相关知识也一窍不通。不过,这个以科学家为对象的采访专栏却受到许多读者的肯定。理由很简单,因为我写得通俗易懂,谁都能看明白。

接受连载任务之初,我就跟编辑确认过:“这个连载面向的不是专家吧?”如果是写给专家看的,我肯定无法胜任,因为完全不具备专家们的知识与视角。但如果是写给普通大众看的报道,就没问题了。只要按我理解的程度写就行。最后,我的报道获得了大量读者的支持,大家都说:“从没读过这么好懂的科学家采访!”

也是那时候我才知道,同为理科,不同领域之间也互不相通。比如,学电力的人不懂机械,学机械的人也不懂电力。在文科出身的我看来,理科是一个囫囵的整体,但事实上,不同领域都有各自的知识体系。即使都是理科,某个领域的专家也跟文科出身的我一样,缺乏对另一个领域的知识了解。

正因如此,采访才能发挥作用。对方是真正的科学家,如果真的想问专业知识,他们随随便便就能聊很久,但我听不懂,也无法写成报道。加上读者也是普通大众。

所以在采访开始前,我都会对他们说:

“十分抱歉,我是文科出身。虽然也看了许多该领域资料,但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希望您稍后能用简单的语言讲解,好让我也能听懂。”